犀角简介

2021-08-13 12:47 康之美小编 犀角,中药
犀角,又名犀牛角,来源于犀科动物的角质角,有亚洲犀角及非洲犀角之分,药用价值较高的为亚洲犀角,功能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等。由于犀牛属于濒危保护物种,20世纪90年代起临床上以水牛角代替犀角。

犀牛角(苏门犀,雄性犀中有代表性的角),呈圆锥形,底粗上细,立放如陡立的山峰,上端稍向后弯,乌黑色。大小不一,大者高达22厘米,底盘长圆形,前端稍窄,后部略宽,长径约20厘米,横径约14厘米,形如龟背,俗称“龟背盘”。放于平面上能坐平放稳。底盘外围有高约3厘米凸凹不平形如马牙的环边,俗称“马牙边”。马牙边上常常有未去净的稀疏硬鬃毛,俗称“钢毛”。中部以上角面光滑,角渐细,顶端钝圆有光泽,并有较明显的密集圆鬃点,俗称“芝麻点”。角前方马牙边上有一纵长凹沟,长约9~15厘米,深宽约2~3厘米,俗称“天沟”。与天沟相对的底盘上有一隆起的凸岗,岗长6~7厘米,高宽约2~3厘米,俗称“地岗”。底盘内部内向凹陷,深约3~6厘米。形如漏斗,俗称“窝子”。窝子内布满细密凹坑,俗称“砂底”。窝子中间显黑灰色,外周米黄色。角质坚硬。可纵向劈开,劈时脆而易裂,纵裂面显纵顺丝纹,形如集束粘合的猪鬃或黄花油松木之纵裂。纹理粗而清晰,无裂丝牵连。其镑片菲薄如纸,弯曲皱缩,呈灰白色并夹有暗棕色笑点及短线纹。揉搓时易破碎。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鬃丝状单体中心有一略圆小孔洞周围有数圈由点线组成的小同心环,环心周围密集多数微小星点,形成不规则的三角或方圆形图案,单体之间点线稀疏,形成不规则的条格,使每一单体清晰的区分开来。因犀牛角质脆切片后上面常带有崩裂缝隙。气微香而不腥,味淡微咸。

 
犀角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圣药,治疗热入营血之症卓有功效,常可止出血于顷刻,退热毒于即时。治疗热入血分,颇血妄行,出现吐血、尿血、便血、妇女倒经、血崩或周身发斑甚或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者。余常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方用:犀角(磨汁另冲)3克,生地30克,芍药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大怒伤肝而致吐血者,加柴胡、黄芩;热邪炽盛者,加黄连、黑山栀;斑疹较重的,加银花、连翘、牛蒡子、生甘草;咯血者,加白及、花蕊石;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便血者,加地榆、槐花米;热甚神昏者,同时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本方专为温热之邪燔于血分而设。热入血分,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阴络伤则血内溢为便血,溢于肌肤而为斑疹,蓄于下焦发为如狂。方中用犀角清心火而解毒热,血热得清,其血自宁;用生地补血凉血而滋阴液,助已失阴血之复原;用白芍敛阴和营,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用丹皮凉血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药味虽少,配伍周匝,是一首“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祛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